< 回上页

EMBA专访:如何找到对的中高阶经理人?

如何面谈中高阶主管人选

IMC Group精英、精隼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吴若萱/主答  黄卉昂/采访整理

 

近年来,我们公司快速成长,分公司据点陆续在海内外设立,因此需要很多中高阶主管人才。然而,公司内合适的人选毕竟很有限,我们也透过一些管道寻觅人才。但是,不是人选条件不符合,就是面谈时觉得很好,但进入公司后表现却不如预期。我们该如何判断哪些人是合适人选?如果找不到合适人选时,又该怎么办?

 

在目前景气不明的环境下,或许有的公司会觉得现在失业率高,还有许多公司在放无薪假,公司应该可以挑到好的人才。事实上,许多公司在招募中高阶人才时,往往会感觉招募的状况不如预期顺利。主要原因在于人才市场呈现两极化,拥有丰富资历的高阶专业人才数量有限,而大学刚毕业、较缺乏工作经验的人却又很多。

 

我们建议公司在进行招募时,要考虑现有市场的状况,了解合乎公司需要的人才是供过于求,还是供不应求,并思考公司所处的行业里,人才市场的行情到底如何,才能依此调整做法,提高招募成功率。公司可以与同业的人力资源人员相互交流,或者透过人才中介公司取得相关信息。

 

然而,有些公司为了找到一位理想的中高阶主管,花上一两年时间。根据我们观察,如果公司始终在某个职务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时,可能问题是设定的条件过于狭窄,例如有的公司要求人选要长期在某个产业,至少要有八年以上的工作经验,在过去的每份工作要满五年资历……。事实上,公司要找到符合这些条件的人,不仅所需要的时间很长,成本可能也更高,甚至到最后,这个人也没兴趣来公司上班,使得公司错过了扩展据点,或发展新事业的好时机。

 

因此,公司对于人选符合条件的程度,应该具有弹性。在招募之前,通常每家公司都会列出理想人才的条件,公司可以把这些条件分为「必要条件」,以及如果具备会更好的「次要条件」。通常在时间的考虑下,如果公司面试了一个人觉得很不错,其实不一定要多面试几个人,以便从中挑选一个合适人选。有时公司为了要多试几个人,结果原来的那位人选去了别的公司,这就颇为可惜。

 

此外,某些职务不一定要限定人选得在同业,例如高阶主管通常是看大方向、全球动态变化。除非公司要找的是研发领域的高阶主管,或者公司明确是要学习同业的做法,否则中高阶主管的管理技能是各行业相通的。透过跨业的人才引进,也有助于为公司带入新的观点。当一个公司在快速发展中,或者要把企业版图扩展到世界各地,其实应该要有勇气去做跨行业的人才引进。

 

有效面谈的技巧

 

公司要找到合适的中高阶主管,除了检视人才条件的设定状况外,透过有效的面谈技巧,将能帮助公司真正了解人选是否符合公司需要。公司要面谈一个人时,一定要先看过他的履历资料,把公司想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列出来。如果公司委由人才中介公司或内部人力资源部门筛选人选,应该事先与他们沟通讨论,哪些是他们已经问过的问题,又有哪些是公司可以进一步探询的问题,以达到深入了解该人选的目的。

 

一般来说,越近期的资历要问越多问题。通常一个人的人格特质和做事方法,会受到最近服务公司的影响,因为他已被培训成上个公司要的人。公司应该进一步探询他在进行项目时的细节和做法,以了解他的技能与公司要的是否符合。

 

面谈时,公司要善用「追问」的技巧,即针对人选回复的答案接续发问。例如,有些人的工作经验有不接续的状况,当公司问他原因时,有些人会说他是去游学或旅行,公司就可以再追问细节,例如问他:「当初为何会决定做这件事?」「你的目的是什么?」「后来有达到你期待的目的吗?你学到什么?」等问题。透过追问,公司才能知道他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,以及背后的动机。同时,公司也可以了解这个人的执行力,这代表当他决定要去做一件事情,是否会虎头蛇尾,还是执行力很高。

 

由于,中高阶人选的职场经验普遍比较丰富,他们在面试前通常除了上网收集资料,也透过朋友了解公司与面试主管的相关信息。所以有时公司会发现,经过两、三次面谈,他的表现都是完美无缺的。这时候,公司可能要留意了,因为不会有完美的人。

 

公司要了解人选的真实状况,可以采用「交错」方式来问问题。比如,公司之前曾经问过这位人选一个问题,隔一会儿再以不同的方式或角度问一样的问题,公司就可以核对他的答复和之前是否相同。

 

过去,我曾经在中国面谈过一位人选,当时我觉得问来问去,都觉得他的回答很完美。后来,我问他:「你为什么要来上海工作?」他表示:「因为这里有很多发展机会,我希望可以进到第一品牌的公司工作,学到更多的技能。」但是,因为他是河南人,其实当地的就业机会也很多。

 

所以我再问他:「最近郑州发展得相当厉害,有很好的机会。你为什么不想要回去?」结果,他的回复令我很惊讶,他反问我:「你问我这个问题,是要用激将法吗?」他的反应让我觉得,他认为我怀疑他第一次的答案,以及不确定他是不是真的有到上海工作的诚意。

 

这显示了,这个人可能无法接受别人对他的质疑,未来他带领团队时,容易与团队成员产生冲突。当公司在挑选越高阶的主管时,一定要去看他的抗压能力,看他面对压力时的反应如何。

 

如果眼前的人选有一两项不符合公司的期待,公司也要很平静地看待,因为人没有完美的。一个看起来都很完美的人,反而是个警讯。

 

从问问题了解一个人的软实力

 

公司通常会希望找到的中高阶主管,能具有领导、抗压、沟通、执行等这些能力。然而,不同于专业技术可以用考试或者证照来判断,公司要知道人选是否具有这些软性技巧,可以透过一些问题来了解。诸如:「你认为你在工作当中,让你受到挫折的事是什么?」「你觉得自已做得最成功的事情是什么?」「工作上,让你觉得最兴奋的事情是什么?」「哪个项目让你感觉到你的价值被肯定?」「如果这件事情可以重来一次,你会怎么做让结果更好?」当人选描述这些事情时,公司也可以了解他的软性能力,以及他的内在特质和个性。

 

此外,面对多变的环境,中高阶主管是否愿意接受改变,也是一个重要的特质。根据我们的经验,如果一位主管有勇气在发现自己错误时,跟他的部属说对不起,通常这个人可以接受改变的机率是比较高的,代表他比较能够接受同事的意见。

 

如果他本身是个强势风格的人,执行能力也不错,那么这个人选值得考虑。他可以强硬也可以柔软,知道做错时就应该认错,同事反而会更尊敬他。在面谈时,可以问对方:「你在职场上,是否曾发生过做错事的状况?当时你采取什么样的做法?」从中公司可以看出他面对错误时的态度。

 

当人选到公司面谈时,除了安排一般的面试,也可以在比较休闲轻松的场合,来了解这个人选。例如,与人选吃个饭,在这个场合介绍公司同事给他认识。虽然公司还没有雇用这个人选,但是他会觉得备受尊重。这时公司观察到的面向也会比较广,因为同事们可以与他对话了解他。

当然,做法上不可以让他觉得好像是在面试,话题不一定是工作面,也可以是生活面的。事实上,公司的确是在观察他,但也是给他机会,让他了解团队成员有哪些人。事后,公司可以问问同事们的意见。

 

人选也在挑选公司

 

公司面试人选的同时,人选也会从他被接待的过程当中,去判断这家公司是不是值得他加入,以及是否符合他自己的价值观。

 

所以,公司与人选的互动状态是很重要的。例如,人选在等待面试的过程中,如果总经理或董事长临时有事,得延后面试时间,这个人选是不是有被告知,或者在这段等候期间,是否有人陪同,介绍公司让他认识,使他不会觉得被忽略。

 

其次,多数面试者都希望被诚实地对待。如果公司希望人选未来到公司上班,一定要让他知道这家公司的真实状况。例如,公司一定要介绍自己,也要说明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职务,该部门的状况如何,公司现在正碰到什么样的挑战与问题,未来的发展将会是什么。公司要让人选找到进入这家公司的理由,让他觉得接受这份职务是很有意义的。

 

分拆职务内容,善用熟龄人才

 

如果公司透过各种管道,暂时还是找不到合适人选,也可以考虑拆解该职务内容,分给其他合适的同仁去做,发展同仁们的新职能。尤其现在台湾已进入一个越来越高龄的年代,未来某些领域可能会产生人才缺乏的状况。公司如果能善用已退休的熟龄人才,发挥他们专长的部份,将能克服这个问题。

 

我们建议公司在看一个人的年龄时,不要看他的实际年龄,而是他的「活力年龄」。如果人选的专长是公司需要的,他的思维跟现在的潮流变化是契合的,活力和健康也没太大问题,不妨考虑聘用这类熟龄人才。通常这类型的人才到了退休年纪,生活更简单,物质和收入不是他的第一考虑,对于现阶段人生追求的重点是回馈。公司同仁也可以从他们身上,学习到许多经验。

 

公司对于这类的人才,可以提供他们弹性的工作型态,例如把一份职务切割开来,让他们做最擅长的部份,工作时间也可以有一些弹性,例如可能是每周一、三、五的下午。此外,公司也要打破同仁们看到上年纪的人,就认为彼此不能当同事的思维。例如,有些员工可能看到他们的年纪比自己大许多,就不敢请他们做事。


公司要在有限时间内找到理想的中高阶主管,应该对于目前的人才市场现况有清楚的了解。同时,要想清楚今天招募人才的目的为何,再决定公司要找到什么样的人才,避免设定过高而严苛的条件,并且善用面谈技巧,才能找到最适合的中高阶主管人选。 

 

文章来源:EMBA杂志第307期(2012年3月出版)

订阅/取消电子报

选择您欲订阅/取消的类型

订阅电子报

已经是会员了,马上登入,即可订阅电子报

还不是会员吗?免费注册

订阅电子报

尚未通过Email验证?马上验证

验证成功后,即可订阅电子报

本网站不支援IE8浏览器,如您要填写履历及使用功能,

建议您使用Microsoft IE9以上 / Mozilla Firefox / Google Chrome

關閉
本网站最佳浏览呈现,请使用Microsoft IE9以上 / Mozilla Firefox / 百度浏览器 / 360安全浏览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