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 回上页

「人才流动」是企业危机?还是契机!

公司里的优秀人才提出辞呈时,领导者总是想尽办法极力挽留他。领导者会担心优秀人才流失后所带来的影响,尤其是那些为公司主力培育的人才,他们的离职必定会造成公司运作或团队向心力的改变。真的一定是这样吗?

一个人在工作中难免有拋物线周期,前期充满热血、努力学习,当在同一个工作环境或职位中待太久时,学习力与工作热情也会逐渐下降。此时,人才流动反而能再造新的拋物线,成为公司成长的助力。

人才的流动中,一种情况是来自公司外部的人才。外来的人才可以带来不同观点与视野,增加员工对市场信息的了解,这种知识的撞击也可能激发公司内原有员工不同的思维。

A刚接任科技公司业务一职,过去的他曾在不同产业中,身任信息部主管,以他的背景来讲,转任业务应该是非常吃力的。但A上任后,秉持着担任主管时,经营「人」的观点来进行客户开发,再加上他拥有信息人追根究底的精神,往往可深度了解客户需求,实时提供专业的知识与建议来协助客户,让客户快速信服。一年内,无论业绩或职位已扶摇直上,而他周遭的同事也藉此机会吸收到不同做法与信息,得以一同成长。

另一种情况是公司内部的人才流动,也就是职位转调。将人才转调到其他部门,可突破部门间的限制与嫌隙,提升沟通与交流,也藉此机会让人才站在不同立场与观点来看事物,企业在公司内就能培育多元化人才。

B在食品公司担任业务组长多年,有一次,公司进行组织改组时,他自愿转调到人资部门,这个讯息公告后,公司内部引得舆论一片哗然,不少人不解他为何好好业务组长不当,反而转调到后勤单位。新职位上任后,人资长开始诊断部门的任务,发现公司的教育训练做得并不足够,因此将此任务交由B来负责。在教育训练上, B没有课程规划的经验,但他在一场演讲中,听到「人资的角色,就是在前端业务有需求时,能实时反应,协助业务发挥功效」。因此,他运用自己领导业务端的经验以及与客户合约谈判时的条理性,来思考既有训练的不足点,将拟定的新计划与各部门做多次沟通,得以让课程安排更适切,更符合员工的需求,相对着也能让公司员工感受到人资部的改变,强化对于公司的信心。

企业不应该害怕人才流动所带来的变化,只要领导者选对人才,无论是外部人才或转调到新职务,当流动的接触点不同时,带来观点也会有所不同,更可能激发创新的契机。

订阅/取消电子报

选择您欲订阅/取消的类型

订阅电子报

已经是会员了,马上登入,即可订阅电子报

还不是会员吗?免费注册

订阅电子报

尚未通过Email验证?马上验证

验证成功后,即可订阅电子报

本网站不支援IE8浏览器,如您要填写履历及使用功能,

建议您使用Microsoft IE9以上 / Mozilla Firefox / Google Chrome

關閉
本网站最佳浏览呈现,请使用Microsoft IE9以上 / Mozilla Firefox / 百度浏览器 / 360安全浏览器